櫻花下的約定 

Q:導演在QA上引用佐村河內守先生的說法:在越黑暗的情況下,越能感受小小光亮的美好,來說明影片創作理念。我自己在看這片的感覺,後面的確有光亮,但前面其實有點黑暗;這樣或許會讓部分觀眾難以承受的作法,不太常在主流商業電影看見,比較像小眾電影,不過同時,這片卻是由廣末涼子、稻垣吾郎兩位明星主演。請問導演在籌拍過程有遇到什麼困難?

A10年前,我第一次邂逅原著小說。那時我覺得主題很有趣,講輪迴、重生,當時就想拍個溫馨的恐怖電影,有點像《神鬼第六感》(The Sixth Sense),很恐怖,又有討論人性面,收尾還有驚喜。我花了一點時間改編原著、寫成劇本,向一些製片自薦,但因為講的是小孩死掉,太黑暗了,大部分製片覺得聽來有趣,不易成功。

2010年時,我自己的小公司拍了《飯和乙女》,在莫斯科影展、柏林影展放映,得了幾個獎。有點成績後,有製片主動找我合作,我就拿出這部片的劇本,對方也接受。選角是製片做的,比較有力、有經驗,才能找到像廣末涼子、稻垣吾郎這樣的演員。

Q:您的處女作《飯和乙女》和這部片在形式上有些類似之處,如物件的正面特寫、橫向攝影機移動等,為什麼會對這樣的影像風格有所偏愛?

A:電影裡有很多我想表達的主題,其中之一是:日常生活很多事物,如果換個角度,會看到不一樣的解答。所以我會故意用正上方的畫面或一些比較特別的角度。

Q:《飯和乙女》是個成本比較小的作品,採取比較實驗的風格,較不令人意外;但《櫻花下的約定》製作規模較大,製片那邊在風格上會有意見嗎?

A;製片在拍攝手法上都不干涉,他知道我的處女作,應該是喜歡才找我合作。

Q:電影開場是葬禮,最後在舊書店,這兩場戲的色調都比較單色,這樣做有什麼企圖呢?

A:他們失去小孩,世界變成單色,所以讓色調冷一點。也許你有發現,也許你沒有,但在最後鏡頭不斷往上移,拍到天空時,才有一點從冷調變暖調,提高彩度。這構想來自天空跟櫻花的顏色,天空跟櫻花的顏色也有漸層。

最後當加奈子升天成佛,媽媽才終於放下內心,所以在這邊把彩度調到飽和。為了要強調最後的美好,前面在畫面跟配樂上都做得很灰暗。杜比環繞音響有5個聲道,一開始我沒有用後面2道,只用前面3道,直到最後成佛才統統打開,讓觀眾有被音樂包圍的感覺。即使我覺得音樂很好聽,還是只用前面3道。如果在比較好的電影院看,會更能感受我在最後試圖傳達的美好與祥和。

原著沒有舊書店老奶奶的角色,因為講的是生死循環,最接近死亡的是老人,因此得放這個角色;另外像這樣經驗豐富、閱歷較深的人,也是提供知識的角色,可以引導年輕輩,如廣末涼子跟高中女生。書店則是加強情節合理性,這是個能自然相遇的地方,便於高中女生和戀慕她的學弟相遇。這個設定並不容易,我本來寫的是醫院,不是舊書店,廣末涼子因為老奶奶(她媽媽)住院來探病,進而碰見懷孕的高中女生;但這個故事跨了4年,老奶奶不會一直待在醫院,才出現舊書店的點子。

Q:導演在QA提到,廣末涼子身為媽媽,在接演這個失去小孩的媽媽角色時有所顧慮,她在片中表現如此突出,在進入這角色又離開的過程上,有困難嗎?另外,她作為媽媽,對角色塑造上有跟導演交換意見嗎?

A:她在排演時非常投入,完成度就很高。角色演繹上,她最挑戰的地方在於,要讓觀眾無法肯定:她是因為悲傷過度而精神失常,還是真的看見死去的小孩。所以真的導戲時,她的表演不能太過,我會叫她壓下來一點。程度微調是我們最費心思之處。我大部分都要她不要太滿、不能尖叫或什麼,在最後高潮才放開。

Q:電影的核心概念是輪迴,這對日本、台灣這些東方國家不陌生。這支片子有到歐美等地放過嗎?當地觀眾的反應如何?

A:還沒有,14號會在澳洲雪梨的日本電影節放映,這是第一次,我也很期待,不曉得大家反應如何。但我在投各地影展時,確實有人告訴我,片中的輪迴概念對當地觀眾來說有點難。

Q:想請教片中一個轉折點,當廣末涼子在電影後半段抱走一個小孩,小孩的媽媽心急如焚,四處尋找,但在聽到稻垣吾郎(飾演廣末涼子角色的丈夫)對她說,你的小孩是我們家女兒的轉世,她好像就接受了。導演在設計這個橋段時,是否考慮過有觀眾無法接受輪迴的概念嗎?

A:日本也有觀眾提出跟你一樣的疑問,這可能是我需要反省的部分,應該讓稻垣吾郎的角色做更完整的說明,包括他家狗走失而串起的關聯,但我在劇本內把這拿掉,我以為觀眾可以理解,但沒有。

觀眾群裡,當媽媽經歷比較長的可以理解這段,因為她們身為媽媽,可以體諒廣末涼子的行為,不會太焦慮。母性代表的是一種寬容,母性越強的人,寬容度越大。男生沒經歷過生小孩,母親不但生產,還把小孩帶大,會有更高的寬容度、慈愛度、堅忍度。但不是每個女性都能自然有母性,像片中的高中女生。

不同觀眾面對這場戲,有人覺得,如果我是這個小孩被抱走的媽媽,我不會原諒她,但也有人覺得,我可以同理失去小孩的心情,可以理解她的行為。如果是我,我會比較喜歡有寬容心的人,也希望成為這樣的人。

Q:電影的英文片名是”Orpheus’ Lyre”(奧菲斯的豎琴),為什麼取這名字?

A:奧菲斯是希臘神話的人物,他在愛妻死後想去冥界帶她回來,因為音樂造詣極高,感動冥界,獲允帶回妻子,但唯一條件是在離開冥界前不能回頭看她,可是奧菲斯忍不住,再度失去摯愛。這故事給我的啟示、作為片名的理由是:生命只有單向巡回,沒辦法逆向行駛。電影內容也一樣,她再怎麼努力想帶回女兒,也是枉然。

映後QA 

觀眾1:我有三個問題:第一,廣末涼子接到劇本時有何想法?

A:廣末涼子小姐本人也有小孩,剛看到劇本時,內心有移轉作用,覺得很痛苦,猶豫要不要接。我當時也知道,就親手寫了封信給她。當時正值大地震後,我跟她說,我想拍一部片探討死去的靈魂去了哪裡。她看完信後就答應了。

觀眾1:第二,片中出現很多圓形,有什麼用意?

A:圓形代表生命循環的意義,世上不只人類有生命,動物、植物也有,才造就世界的運行。影像裡的許多圓形,是想表達:世界是由很多小圓圈組成的大圓圈。 

觀眾1:第三,電影用了很多鮮明的室內樂,為什麼這樣做?

A:您真是聽到重點了。這些音樂的作曲家佐村河內守先生,是我一個很要好的朋友。雖然他是作曲家,但十年前起就失聰了。他是我很重要的創作夥伴,我每次寫完劇本,第一個讀的人就是他。

片中使用的音樂並非原創,而是我從他的四重奏作品挑兩首來用。他的音樂特色是:在越黑暗的情況下,越能感受小小光亮的美好。這點也契合這部片的概念,因此電影的色調前面陰沉、黑暗,後面有透出一些光亮。

觀眾2:片中有個推空嬰兒車的角色,想表達什麼?

A:這角色有兩個意義。第一,內心堅強的人,常常外表看來很柔弱。第二,她在前面出場時,我們大部分都看到她從A點到B點,每次都是一樣的方向,只看到一面;最後我們看到她從反方向過來,才知道她是去接人。這有一層意義,我們有時看事情只看到一個角度,換個角度,能看到不同的東西。

觀眾3:片中有很多不同的角色,有失去小孩的媽媽、未婚生子的女孩、離職產子的老師、還有一個因車禍喪親的女人。我們知道這是小說改編,導演有做哪些增改?

A:未婚生子的年輕媽媽,我有為了劇本邏輯改成高中生,讓收養的動作合理一點。因車禍喪親而推空嬰兒車的女人是我原創的,剛才已經回答部分原因,另外還有一點是我想拍空嬰兒車的影像。

主持人:所以除了推空嬰兒車的角色外,另外三位是原著就有了?

A:是的。

主持人:所以其實加入這個推空嬰兒車的女性角色,豐富了導演對「母親」角色的闡釋。

A:再精準點說,母親角色還包括書店老闆娘,這也是我原創的。 

觀眾4:剛才提到很多母親的角色,那我有注意到女高中生的家庭是沒有母親的,為什麼這樣設計?

A:這是為了強調她在未婚生子後的徬徨、無助。如果她有媽媽就能教她,也不用求助於廣末涼子飾演的角色。

主持人:所以是五個媽媽加上一個隱藏版的媽媽。

觀眾5:剛好在昨天的日本報知映画賞有公佈本片入圍幾個獎項,包括廣末涼子及稻垣吾郎,剛才導演提到怎樣找到廣末涼子,我想請問是怎麼找到稻垣吾郎?因為他演得也很不錯(全場笑)。

A:老實說,這只是我第二部片,算新人導演,我無法指名要稻垣吾郎先生。但我還是很幸運,能跟SMAP成員之一一起工作。SMAP的經紀人讀了劇本,很喜歡,所以大力支持我。

觀眾6:身為一個媽媽,我覺得這題材讓我很喜歡又很害怕,我很喜歡這部片。我想問,片中有個景出現兩三次,一條河流,然後看到一個半圓形的建築物,分流成兩條,請問這代表什麼? 

A:這個分岐河流的畫面,是要表現三途之川〈冥河〉分隔今世和來生的意思。表示一邊是流向今生一邊流向來世。在日本文化裡,「三途之川」是隔在今生和來世之間的河(意近黃泉或冥界),所以電影中出現分岔的河是想表現活著的世界與死後的世界,或前世與今生之隔。 

備註:三途之川普遍有兩種說法,﹝三惡道﹞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或﹝三種過河方式﹞善人走金銀七寶橋、罪輕者走山水瀨(淺),罪重者走強深瀨或江深淵(難)

櫻花下的約定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金馬國際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