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咖啡館

裘帝和班這對莫逆之交,開了號稱提供全國最好咖啡的「哲學咖啡館」。裘帝有生意頭腦,卻繼承父親龐大債務;班是咖啡奇才,卻有諸多龜毛的職人原則,如午休不營業、店內不能有wifi。當討債集團追上門,咖啡館危在旦夕,神秘富翁慕名而來,只要班煮出一杯無懈可擊的完美咖啡,就奉上高額賞金……而這趟咖啡冒險,也成為他們的自我探索之旅。

導演 安格德威莫斯薩松科 (1)  導演 安格德威莫斯薩松科 (3)

導演:安格德威莫斯薩松科 Angga Dwimas Sasongko

(文/謝佳錦,PHOTO by Mountain Lin)

 

從原著到電影

看似一齣日本職人劇,卻是徹底印尼背景,也改編自印尼家喻戶曉的才女作家Dewi Lestari十多年前的短篇故事。1985年出生、年僅30歲的導演安格德威莫斯薩松科(Angga Dwimas Sasongko)說,他3年前遇到Dewi,談妥改編一事。Dewi在劇本發展階段有給一些意見,但她基本上給予製作團隊很大的創作空間,畢竟原著是十多年前寫的,如今背景截然不同。

原著很短,只有10頁,沒有主要角色的過去、他們跟父母的糾葛、尋找全國最好的咖啡豆等情節,這些都是電影加的,導演也花了很長時間研究咖啡,甚至成了合格的咖啡師。他還是一名熱血的公共事務男孩,曾為印尼偏遠小島設立圖書館,協助南亞海嘯罹難者,這部咖啡電影亦不忘反映現實地加入某些社會現況,如棕櫚油企業對農民的剝削。

兩名男主角都是印尼的大明星。飾演班的Chicco Jerikho拿過印尼奧斯卡獎。導演上一部電影跟他合作過,印尼演員很少,多數四處軋戲,很少有人願意花很長時間在一部片上面,導演認為他是少數特例。飾演裘帝的Rio Dewanto是華人後代,導演笑稱故意把這角色寫成華人後代,因為印尼對華人的刻板印象就是有生意頭腦。

電影場景多數在雅加達的中國城,但咖啡館所在位置是雅加達的「小東京」。印尼不像台北有很多二樓以上是公寓的高樓,多屬矮房。電影中咖啡館的建築風格稱作ruko,指一樓是店面,二樓或三樓自住,結合商店與自宅,這種房子大部分屬於華人後代的。

從書迷到影迷

導演對〈哲學咖啡館〉這則短篇故事有三個想法:第一,咖啡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,觀眾會有共鳴;第二,身為一個導演,拍一個透過咖啡講人生、愛、父子關係的片,很特殊,也不容易,是個挑戰;第三,這則故事有廣大的書迷基礎,因此,他們把這部片打造成印尼第一部「用戶生成電影」(user-generated movie)。

「用戶生成電影」不是一個全新概念。比起紀錄片《一日人生》(Life in a Day)這樣廣邀全世界人們提供他們在某天拍攝的影片,最後收集到來自192國、超過4500小時的素材,再剪輯成一個半小時的電影;《哲學咖啡館》在「用戶生成電影」這條路上走得並不徹底,給予群眾智慧施展的空間也不大,卻是一個成功的電影宣傳與發行策略。

電影開拍前3個月,他們推出一款為電影量身打造的手機APP,上面提供許多咖啡知識、故事背景,用戶可以透過投票決定電影會長什麼樣子,包括咖啡館外觀、LOGO樣式、角色衣服、搭什麼交通工具等,也可以直接發訊息給導演。儘管主角是誰、故事大綱這些重點皆已確定,仍讓粉絲有一定的參與感。這款APP有三萬下載量,一萬五千名用戶發表意見。導演那段期間每天收到多少訊息?有上千封!得安排4名助理過濾。

用戶透過投票、給導演意見、轉發訊息、參與活動等方式,可以獲得點數,不斷升等級。有什麼用呢?原來,最高分的兩名贏家可以成為這部片的製片!雖然不是真的製片,不能在片廠頤指氣使、干預製作,但團隊給予製片待遇,類似VIP,還有自己的小拖車呢。導演說:「我們不給他們iPad、iPhone當禮物,而是給他們一個體驗。」

從電影到品牌

《哲學咖啡館》在印尼是票房前十,電影拍完後,咖啡館保留,對外營業,如今已是印尼除了星巴克外獲利最高的咖啡店!明年會開10家分店!

導演自己就是咖啡店老闆,除了店面,也向上延伸出自己的烘培場,向下販賣零售咖啡豆。日前還獲得300萬美金投資,將會發展成一個品牌,試圖找出「哲學咖啡館」與時尚服飾、配件的關聯。導演有時會客串服務生,就連片中飾演超強咖啡師的Chicco Jerikho也可能為您服務,他是義務幫忙,沒領薪水,因為他也是股東之一,成為活招牌。片尾出現的咖啡車也是真的,只有一台,配合活動出巡;咖啡車有作成玩具,是他們的熱銷產品。

不過,現實中的哲學咖啡館跟電影一樣,堅持沒有wifi。

導演觀察到一個很有趣的點,如果咖啡館有wifi,顧客是一個人來,如果你沒有wifi,就是一批死黨成群結伴來,搞得店內很吵、很熱鬧,「但我認為這是咖啡館應該有的樣子」,再次串起面對面的人際互動。當電影化成品牌,商業化的同時,不忘電影念茲在茲的純粹與人本。

隨著咖啡事業蒸蒸日上、前景看好,導演笑說:「也許過個10年、15年,哲學咖啡館就是印尼的星巴克!」一如導演在QA時提到,一杯好的咖啡源於各種因素,有30%是調製,20%是烘培,50%是種植;一個成功的電影乃至事業,同樣是顧及各個方面的結果。

映後座談

 

給金馬的話

導演 安格德威莫斯薩松科 (8)  《哲學咖啡館》導演:安格德威莫斯薩松科Angga Dwimas Sasongko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金馬國際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