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有人讚美聰慧,有人則不》楊瑾導演專訪
Q1:談一下劇本寫作的過程。故事來自你的兒時回憶,有找兒時朋友討論或找小時候的東西嗎?
A1:完全自己回憶,沒用到什麼資料。整個劇本除了看舅舅是為了劇情結構加進去外,都是真實發生過的。寫作過程挺順利的,我平常寫是先作資料,這兒可以有個小故事,這兒可以擺這樣的情節,作資料花半年多,真正寫只花三天。然後我和我老婆、另一個人討論,修改七次定稿。使用動畫是第一次就定下來了。
Q2:片中主要元素是水跟煤,除了是當地元素外,對你來說有什麼特殊意義嗎?
A2:煤就是沒什麼感情。水則是我小時候生活的一個元素,我暑假基本上都不在家,天亮就跑去游泳、抓魚(訪問者:那你小時候有炸魚吧?)炸魚有,村里的哥哥會拿啤酒瓶或罐頭瓶,放個雷管進去,把口封住,一炸,很多(魚)的。我小時候特別喜歡去我奶奶家,那兒有幾個大哥哥,特別喜歡帶我去游泳、炸魚。
我第一片《一隻花奶牛》在奶奶的村子裡拍的,那兒有一條小溪;第二片《二冬》是離奶奶家很近的地方,有條小河;這部片也有個小河,流到黃河裡面,但主要在黃河邊上走。
Q3:拍攝上有遇到什麼困難?
A3:最大困難是資金。本來有三家投資,開拍前一星期,兩家不投了,但合同簽了,我已經開始準備了,我老婆就拿家裡的錢(訪問者:你自己也有拿嗎?)我沒有錢,她拿她爸爸、媽媽的錢。我們先拍完前期,2010年八月拍完,然後又過半年,才找到作後期跟動畫的錢,就是天画画天這家公司投的。
Q4:你是第一次作動畫,有遇到困難嗎?
A4:我分鏡分得非常細,用畫的,避免後來出問題。因為資金很少,大概只有20萬人民幣,本來有動畫團隊,後來解散了,只剩一個人畫完五分之四,所以後期動畫很久,弄了一年半。有些東西很難作,像奶奶手上綁線的動作,本來考慮要不要簡化,想說這畫面是好的就繼續弄。
Q5:以後還會想作動畫嗎?
A5:傷了,這次把我作傷了,除非有充足的資金。
Q6:怎麼選出兩位表現精彩的小男主角?
A6:本來學校給我們推薦了30個,都是小小朗誦家、小小鋼琴家、數學競賽冠軍,我絕望了…(笑)我們去教室自己選,挑了20個,開始培訓有30個,十天過後,剩10個,再剩5個,最後挑年紀最小的兩個,因為太大不夠天真。其他演很棒的小朋友,全都在前面四場戲(按:學校內的戲)用了,我說真對不起這些小朋友,但他們家裡人挺高興的,爸媽要上班,我替他們管孩子。演姊姊的,那年剛考上西安音樂學院,就跟我們劇組一起生活,教小朋友唱歌。還有一個美術師會跳街舞,我學過一點表演,都能教小朋友,回去可以表演給他們父母看。(訪問者:至少你給了他們一個難忘的暑假)
Q7:有去學校放過嗎?
A7:剛剛拍完那年,2011年的新年,還沒作動畫,我作了一個DVD,讓他們看一次。那時才粗剪版,但他們看得挺高興的。我想上映的時候,去我老家,山西運城的電影院,作一個讓他們來看。
Q8:搭車去小波家的路上,有個老人說洗耳河的故事,有什麼涵義嗎?
A8:這是一個很無聊的事情。他們碰上一個很無聊的老爺爺,想逗他們,就跟他們講個很長的故事,長到他倆瞌睡了。(訪問者:這情節是小時候發生過的嗎?)是我爸爸,以前跟他回家,從縣城到鎮上,要翻七次山,大概四五個小時,很遠的。每次過那河,我爸都說:「我跟你講那個洗耳河的故事」,我說聽好多遍了!我知道了,不想再聽了(笑)。
Q9:台灣觀眾看你這片可能會聯想起侯導《冬冬的假期》,有參考嗎?
A9:我看過,但沒參考。我參考的是小津安二郎的《我出生了,但…》,特別是一個鏡頭,小波的魚被奶奶拿走,氣得直跺腳,那鏡頭很長。來自《我出生了,但…》裡,小孩看到爸爸低三下四討好上司,回家很生氣,但不吭聲,沒人知道他生氣,便使勁在地上跳,後來爸爸就來安慰她。
Q10:天画画天這家製作公司,除了提供你資金完成後製外,還有別的幫助嗎?(按:影展有四部片來自天画画天,還包括《告訴他們,我乘白鶴去了》、《焚屍人》、《鐵蛋兒的情歌》)
A10:我們公司有五個簽約導演,會給我們固定工資,很少,但可以保證我們基本生活,讓我們在家寫劇本,如果有拍片計畫,公司優先投資。這公司一直在作公益,不以賺錢為目的,目前作的片還沒有一部賺錢的。還做了獨立電影基金,每年資助兩部劇情片、兩部紀錄片,紀錄片兩萬(人民幣),劇情片六萬(人民幣)。
《有人讚美聰慧,有人則不》楊瑾導演映後座談
主持人:先請導演和大家打個招呼。
A:這是我第一次來台灣。之前在影展碰到很多國外導演和製片人,因為我英文很差,只能和台灣導演、製片人聊天,但我不認識台灣觀眾,今天是第一次認識。
主持人:這部影片的創作概念跟你的童年記憶有關,為何事隔多年,會想創作跟小時候玩伴的故事?
A:有一次我坐公交車碰上我小時候的朋友,他當時開煤礦,我問他記得我是誰嗎?他說記得小時候的事,所以就寫了這個劇本。
主持人:所以導演你是王小波嗎?還是?
A:因為我小時候學習很好(全場笑)。
主持人:導演答案很明顯了,他就是聰慧的那一個。我們把時間開放給現場觀眾,有問題的請舉手。導演剛剛六點才到台灣,也親自帶了海報要送給大家,發問的觀眾會送你海報。
觀眾QA
Q1:為何真人電影結合動畫?為什麼設定在山西黃河邊?如何發想這個故事?
A:故事發想是我小時候去朋友家的回憶。為什麼用動畫呢?兩方面考慮。第一是內容上,貓咬腳、蜜蜂帶小朋友飛上天、豬偷一個西瓜,都不太好拍,所以就用動畫(全場笑)。另一個是形式上的,他到朋友家,看了朋友的親戚,他要做一個回想,回想他自己家裡的事。
Q2:第一個問題是,片名是「有人讚美聰慧,有人則不」,在你的戲裡,誰是聰慧?第二個問題,我剛剛看另一部中國獨立電影,裡面也有用《西遊記》這節目,為什麼?
A:我是你剛才看的那部電影的攝影師(按:《告訴他們,我乘白鶴去了》)。我跟那導演一個公司的(全場笑),因為我們小時候沒有別的電視看呀,最喜歡的就是《西遊記》。當然我這個是2010年拍的,他是2011年拍的(全場笑)。這部電影裡,我想表現最聰明的孩子是小波,大陸有個作家叫王小波,是我最喜歡的作家,所以我用他的名字。所有的孩子都是特殊的,沒有誰聰明、誰笨。例如我小時候就表現在學習上,其他方面我很笨,還被他騙到家裡好幾天。
Q3:腳上的眼睛有何意義?
A3:我腿上有個跟眼睛一樣的傷疤,小時候長了一個腫瘤,割掉了。西遊記裡,別的小孩最喜歡孫悟空,我最喜歡楊戬,因為名字跟我最像,而且有一次楊戬打敗了孫悟空。
Q4:片中奶奶跟外婆戲份頗重,導演有想要特別表達甚麼?
A4:小時候寒暑假一般都在奶奶、外婆家度過。我拍這片時,奶奶跟外婆都去世了,我小時候又特別不聽話,讓他們操很多心。現實中是我奶奶找了我三天,我外婆沒有找。
Q5:小朋友表現深得觀眾的心,請導演說一下現場怎麼帶他們演出?
A5:演員之前就找很久,然後又和這兩個小朋友培訓大概20多天,拍攝前台詞都背好了。小朋友特別聰明的一點是,他會問你這件事是不是真的,我跟他們講了一段故事,跟他說是真的,他相信,就演得很好。
Q6:最後面有個先生,抱著一隻貓,然後長出一隻眼睛,為什麼是這位先生?
A6:因為之前小楊晉覺得自己是楊戩,最厲害,但是他戰勝不了那隻貓,貓咬了他的腳,他見了貓就害怕。最後,奶奶把貓送給這個叔叔,叔叔把貓帶走,中間有很長段落沒有動畫,所以就做了這一個三眼的動畫,說這叔叔最厲害,小楊晉羨慕他是英雄。
Q7:黃河大壩會把煤礦淹掉、改變故鄉原貌,請導演說一下看法。
A7:中國現在有很多大壩,片中這個大壩是小浪底水庫,是黃河最大的,好多人搬遷;可當時我去他家時,他卻很愉快,失去家園應該很悲傷,卻很高興,因為政府會賠一些錢嘛!我這個片子就是在這種特別陽光、溫暖的感覺裡,表現淡淡的憂傷。
Q8:片尾出現一個動畫,兩個小孩背對我們一直往前走,後來慢慢長大,你跟那位朋友現在還有聯絡嗎?
A8:我小時候好多朋友,現在只剩一個有在聯絡,他現在在北京工作。小時候好多朋友都忘了,片中這個,我們現在沒有連絡,偶而在家鄉街上碰見他。
Q9:最後舅舅和外婆來找楊晉,還帶一隻豬,有甚麼涵義?
A9:前面是動畫裡有的,有一段舅舅買了吉普車,另一段是外婆有一頭偷西瓜的豬。因為開學了,外婆打給舅舅要他把孩子接回縣城去,舅舅推說忙,外婆就叫她的豬去偷西瓜,舅舅特有錢,覺得特丟臉,就趕快回老家把孩子接回去,而且拒絕讓那隻豬上車,結尾是為了找他,所以讓豬上車。
Q10:妹妹的結尾好像沒有特別交代,真的有這個妹妹嗎?
A10:我妹妹特別好,結婚了,我比他早三年結婚,但她孩子都已經一歲了,特別健康的小朋友。她是配角,爸爸媽媽和妹妹都是配角。
留言列表